洪惠镇:我画山水 | 徐华水墨专栏 | 美枢
▌本期嘉宾:洪惠镇
▌洪惠镇
认识洪惠镇先生是在10多年前,先生受邀来参加西安美院博士生论文毕业答辩。会后,我有幸陪同先生观看西安地方戏剧,后又与先生登上西安城墙,以观长安遗韵。一路上,与先生边走边聊,请教他对霍去病墓雕塑的看法,以及他对长安画派,对中国绘画现状的看法,先生谈吐不凡,出口成章,可以说是艺术界少有的奇才。当时, 他也给我讲了他的学习任教经历,他于197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史论研究生,毕业后留校教授美术史。五年后,他回到家乡厦门大学美术系教山水画。当时和洪惠镇先生短短相处、交流,他文雅的艺术风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他回到厦门后,我时常会主动联系先生,请教他一些艺术创作和美术方面的问题,同时也听取他对我博士论文的一些看法建议,收益颇多。
由于我也画山水画,后来,他也会给我发一些新创作的山水画作品,可以看出先生的全面修养。他的山水画将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,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。代表作有《故土》、《旧荣》、《幽谷》、《心境》、《禅对》、《春晓》、《天地悠悠》、《岁月悠悠》、《春雨初晴绿到天》。创作之余,作史论研究,着述《中西绘画比较》、《戴逵》、《吴道子•王维》、《题画诗写作》、《中国美术通史》(合作)、《世界美术史》(合作)《试论中国画笔墨传统及其现代化》、《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》、《走向未来的中国画》、《水墨写实人物画应当复兴》、《现代院体画》、《现代文人画》、《十国画不能全盘视觉化》、《保护文人写意花鸟“诗书画兼能”的创作传统刻不容缓》等等。他是当代美术界屈指可数的实践和理论兼治的学者,也是我非常敬仰的先生。
岁月悠悠
小山、孤树
冷月、闲云
静水、斜阳
是画家笔下的诗
静穆虚淡的笔墨
写下无尽孤寂
两峰独屋,青松长河
飘飖八极,天地悠悠
一晴一雨,干湿间
半淡半浓,山重叠
山水间流淌是笔墨、丘壑、境界
山水力量 ,思想见智
千山之外 ,水流潺潺
2019年5月5日,徐华静记莲花山房。
洪惠镇,福建同安人,我国着名画家、美术史论家。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,书画研究生导师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原福建省美协副主席,厦门市美协主席。
▾
洪惠镇:我画山水
文 / 洪惠镇
▌《故土》75x65cm 1986年
▌《秋肃风清》56x62cm 1986年
在我看来,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无非:一、靠它谋生,图名牟利;二、爱逾生命,为其牺牲;三、以之为侣,相伴终身;我取其三。我自少家贫,入山采樵,因此酷爱大自然而好山水画。尽管命途坎坷曲折,及长涉猎国、油、版、雕、工、史论而与山水画无缘,直至不惑之年才遂夙愿而事之,但始终从未中辍写生与创作。其间也努力尝试种种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探索,都被逐一放弃,原因是它们来自心外,言不由衷。认识自我,才是开启艺术殿堂的第一道关钥,那时已迟至1980年代后期。
我自幼除喜涂鸦,还酷好诗文与音乐,加以身家多故,工愁善感,因而偏爱有意境的山水画。山水画本有三大要素:笔墨、丘壑与意境。在画史上,三要素因时代审美趋向而有所侧重,但我发现凡成功者都在三要素具备之余,再将其一至二种推向极致,因此山水画实际上存在笔墨美、构造(包括丘壑与构图色彩等等形式因素)美与意境美三种审美取向,我遂根据自己的素质条件与审美偏爱选取意境美。
▌《又见炊烟》68x70cm 1987年
▌《灿烂的寂寞》66x69cm 1988年
我立了以下作画标准 :继承传统基因又具备现代气质,每幅画都要尽可能以独特的简约的和有意味的形式令人过目不忘,不能只记得住技法特征而记不住画面本身;务必有点教人怦然心动的东西——人性、哲理、诗意等等,而不仅仅模山范水,为画而画;风格须要保持传统的温柔敦厚,含蓄正雅,才对生命有益,力避狂怪荒诞,为新而新,徒眩人目;尽力保持中国画笔墨的独特美感与审美价值,力求符合传统标准并有所创新。简而言之,可以归纳为三点:景简、意深、笔精。
我不再满足名山大川的写生创作,也不愿拘束于某一地域的风土特色,我只服从心灵的需要和缪斯的召唤,有感而发,故而作品很少。我不需要画多,因为山水画是我的友侣,有两三知己晤对就已足矣。我只画平凡的小山、孤树、独屋、闲云、静水、斜阳、冷月……它们是意境的载体,而意境大多源自以道家“虚静淡远” 精神和禅境为主的传统文化。
▌《禅意》79x79cm 1988年
▌《古辉》123x131cm 1988年
我是靠着传统文化精神战胜人生磨难和抵挡各种诱惑的,因此变现在我的山水画里,有些苍凉伤感和孤独寂寞。但更多的是平静中和的自我抚慰,所以有诗自志:“耻求名利画风淡,艰历沧桑心境平。” 这样才是我的生命与生活的真实反映,我的艺术也才是真诚可靠的伴侣,能陪我走完一生。如有观我画者能一时忘却尘世沧桑,恢复片刻心灵平静,便是对我拙画的最高评价与赏励。
▌《如果》77x78cm 1988年
▌《桃李无言》68x68cm 1988年
▌《心境》137x137cm 1988年
▌《大地之净化》69x69cm 1989年
▌《回首征途》66x66cm 1989年
▌《晓寒》63x69cm 1989年
▌《几度夕阳红》67x67cm 1990年
▌《灵鸟飞来》77x77cm 1990年
▌《明月来相照》69x70cm 1990年
▌《天地悠悠》79x79cm 1990年
▌《无人感谢的奉献》68x67cm 1990年
▌《祥光》67x67cm 1990年
▌《岁月悠悠》68x68cm 1992年
▌《幽谷》120x120cm 1993年
▌《清晓》137x137cm 1997年
▌《洪荒》80x80cm 1999年
▌《清凉境》120x120cm 2003年
▌《永恒的魅力》120x120cm 2003年
▌《独送黄昏》68x68cm 2004年
为了聚焦镜头以强调意境,我通常都把主体景物放在构图的三角中心,尽量浓缩必要的元素,剔除可有可无的东西,这就与传统山水画产生图式差异而呈现现代特色。按我对现代中国画的三大体式——现代院体画、现代文人画与现代派中国画的分类,我的山水画属于边缘交叉体式。近年来,我不满意我的图式与西画有点接近,正在尝试变法,增加某些传统文人画的优点,包括在画上题写自己的诗词。晚年还拟向文人画倾斜,因为文人画积淀着传统文化精华,更利于修身养性,以免人性人格在现代文明中异化迷失。